学术研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论文
小脑顶核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4-05-19

 

小脑顶核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刘 娟,蒋晓江,姚国恩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三科,重庆400042)

中图分类号:R749.79;R749.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09)10-1171-02

 

摘要:目的 评价小脑顶核电刺激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定单用药物(药物组)与药物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综合组)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60)的疗效。结果 药物组与综合组在治疗第4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各因子及总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通过特殊方法刺激小脑顶核,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改善了因大脑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的睡眠紊乱。药物结合该物理治疗更能显著地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治疗,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反弹,利于撤药,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症;小脑顶核电刺激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学习、工作、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失眠症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之一,其病因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失眠症往往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单用药物治疗失眠症易产生成瘾性,增加不良反应,且撤药后易形成反跳性失眠。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us,FNS)通过特殊方法刺激小脑顶核,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改善了因大脑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的睡眠紊乱。而单纯FNS治疗起效缓慢,患者依从性差。本科通过对20068月至20075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进行药物及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发现药物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具有更为有效、稳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科自200681日至2007531日就诊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60,其中男36,24,年龄25~66,平均38.7,病程3~120个月,文化程度均为中专以上。60例患者按照单双顺序法随机分入两组即综合组(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和药物组,每组30例。其中综合组男17,13,平均年龄39.5,均为已婚;药物组男19,11,平均年龄37.9,均为已婚。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以上患者均符合DSM-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无严重躯体疾病,理解并同意提供的治疗方法,愿意接受治疗。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均服用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佐匹克隆7.5mg,睡前30min口服,疗程4周。FNS治疗:应用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ES-100H型失眠治疗仪进行FNS治疗。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表面皮肤上,采用颅外刺激技术,经皮电刺激后颅窝,将无创电刺激引入小脑顶核,治疗强度为耐受量。治疗时间为每日1,每次30~45min,14d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 睡眠质量评定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PSQI评定[1]PSQI可分为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和一个总分进行比较,各因子按0123积分,累积各因子得分为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  果

  与治疗前比较,药物组与综合组在治疗第4周时PSQI评定各因子及总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Pb<0.05),治疗结束后4,药物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治疗4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0.05,Pf<0.05)

 

 

3 讨  论

   失眠症是神经科的常见病症,其治疗以药物为主,长期服用催眠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骤停后易出现反跳性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产生戒断症状。造成失眠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其基本神经病理、生理过程是躯体或精神心理众多原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及皮质下中枢(如丘脑)的兴奋抑制过程的调节紊乱,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睡眠紊乱。而小脑顶核刺激可把细胞膜兴奋阈值提高,保护脑细胞,因此用特定电流的小脑顶核刺激可以用于失眠症治疗[2]。在对电刺激小脑顶核进行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董为伟[3]教授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明显抑制大脑皮质扩布性抑制,其机制是小脑顶核刺激后可使大脑皮质神经元膜上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时间延长,细胞外钾流入细胞量增加,神经元膜静息电位升高(即膜超极化),使之兴奋性下降,细胞膜电位兴奋阈值增加。目前,小脑顶核电刺激已广泛应用于在头痛、脑供血不足、急性脑梗死、颅脑损伤、脑复苏患者中[4-7]ES睡眠治疗仪采用正常的仿真生物电来取代患者自身病变的、残缺的生物电,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其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目前,对失眠的作用表现在于能调节脑电波到恰当的频率分布,从而达到睡眠状态。脑电图及有关研究资料显示,1~25Hz的低频电流对大脑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ES失眠治疗仪将上述低频电流接触性地传入大脑中枢神经,使之加强中枢神经内抑制过程,以达平衡状态,从而诱导和促进生理性睡眠[8],然而,单用该仪器治疗起效慢,患者依从性差。

   从上述的临床观察中可以发现,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单用药物更显著的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治疗,且疗程结束后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反弹,避免了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利于撤药,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04.

[2]翁振兴,田学隆,贾延吉,.ES型失眠治疗仪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参数改变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40.

[3]董为伟.神经保护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97.

[4]王海,韩旭睿,张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14.

[5]王萱.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7):537.

[6]江红,刘运娣,沈迎念.小脑顶核刺激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22(2):106.

[7]刘力旭,董为伟,史若飞.脑复苏临床处理新途径[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9):2069.

[8]厉苏苏.电刺激小脑顶核在睡眠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56.

 

 

 

 

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重庆九龙坡区科园四街70-1号1-5座 邮编:400041 
Copyright © 2002-2015 www.ZGHAIK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失眠网 睡眠网 渝ICP备06007082号
关键词:依梦睡眠仪 依梦失眠治疗仪 数码睡眠仪 睡眠治疗仪 电子睡眠仪
联系电话:023-68882560 传真:023-68882137 溪经济园 技术支持:瑞秀中国